Search

除了從拉丁學名、化學分子、研究論文和臨床經驗去認識精油之外,對原生植物的生長週期與變化進行仔細的觀察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除了從拉丁學名、化學分子、研究論文和臨床經驗去認識精油之外,對原生植物的生長週期與變化進行仔細的觀察,也是一種是既真實又深刻的方式。

【植物觀察筆記—2020/07/25 依蘭】
依蘭的樹木生長速度快,可以長到30公尺高,但也因此它的樹幹結構鬆軟,不是做建材或樑柱的料。

觀察它的枝葉,總覺得有一種獨特的秩序感,是有別於其它芳香植物的。下垂而長的枝子,長花的節點就緊挨著每一片葉子生長的地方。這讓我感覺依蘭雖然被稱為花中之花,花朵的長相與氣味雖然令人聯想到「妖嬈」二字,但其實它並不是個全然陰性能量的代表,骨子裡其實是有著陽剛之氣的。

然後再看它花朵的變化,看它長著長著,就越來越能觀察到這個植物與神經系統之間的連結有多緊密。當你展開依蘭的花朵仔細觀察,每一片花瓣相隔生長的角度恰好呈60度角。每片花瓣的尖端相連,正好成一個六角型,上三下三交疊生長的花瓣,恰好構成一個六芒星的結構。這樣的結構,在我有限的智慧裡,連結到的詞是「均勻」、「完美」、「穩固」。再仔細端詳依蘭的花瓣,扭曲又細長的樣子,其實讓我想到人體的神經元細胞。是不是很像?

再看看依蘭的果實,世間對依蘭果實似乎從未多加著墨。它的味道苦澀,雖無毒可食,但滋味確實比不上同科的釋迦。不過,端看它的果實,還真有點像教科書上畫的神經細胞突觸—那些末端稍嫌肥大,裡頭夾帶大量神經傳導素信息的小包裹們。

切開果實更有意思,縱切面的依蘭果實,根本就是粒線體的放大版模型吧!很好奇苦澀的依蘭果實是否對人體ATP的作用會有什麼作用影響呢⋯⋯

筆記至此,今天與依蘭的相遇,讓我又看見更多不同的面向。而這些透過觀察與思考的領悟,不是透過書本,也非大師口傳,而是依蘭透過它自身的存在,親自展現給我的。

這第一手資料,是最深刻與真實的學習。
And I’m very grateful for this.

#香氣覺旅
#植物觀察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歡迎你來到我的香氣天堂。透過氣味、文字與影像,我們一起享受生活中那?
View all posts